四川省全面推广CNG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


  2008年12月11日,四川省内15个市的CNG充装站安装了“CNG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共对136座充装站的414台售气机进行了系统加装,对117,685辆CNG汽车和190,731支气瓶粘贴了电子标签,这意味着有190,731个危险源已处于动态监管之下,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规模性: 

      2006年10月“CNG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在四川省南充市率先进行试点推广,2006年12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确定四川省质监局开展CNG气瓶和工业气瓶电子标签实时动态监管全国试点工作。截至2008年12月11日,四川省内15个市的CNG充装站安装了“CNG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共对136座充装站的414台售气机进行了系统加装,对117,685辆CNG汽车和190,731支气瓶粘贴了电子标签,这意味着有190,731个危险源已处于动态监管之下,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15个市的气瓶检验站也全部安装了本系统,定检率由原来的不足1/3达到了100%。2009年将完成对四川省内所有充装站的系统安装和对全部CNG气瓶粘贴电子标签,全面实现四川省车载CNG气瓶的电子标签动态监管。在每一个市州粘贴电子标签前,当地质监部门都要在当地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动了RFID知识的社会普及。 

      目前,系统已在重庆市开始推广,11月22日,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专程考察市质监局时,现场办公,解决气瓶电子标签专项资金1000万余元,要求切实加快重庆CNG、液化石油气和工业气瓶的电子标签监管体系建设,尽快出台气瓶电子标签的收费标准。 

      四川和重庆是中国天然气大省/市,两地CNG汽车占有全国总量的70%以上。 

      2. ROI: 

      迄今为止,项目已实现销售2000万元。 

      3. 创新性: 

      系统运用射频识别技术,软硬件集成合理,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开放性、兼容性和安全性,操作方便,总体性能良好。主要创新点: 
      首次将RFID技术应用于车载CNG气瓶的动态监管,攻克了电子标签在金属环境中的防屏蔽、防转移和防频点漂移难题。 
      自主研发的无线手持识别器获得了防爆认证,实现了电子标签识别终端防爆技术的突破,是国内第一款具有防爆功能的无线手持识别器。 
      实现了车载CNG气瓶的自动充装控制。 

      在国内首次运用RFID技术实现了基于电子标签的气瓶动态管理,尤其是充装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数据实时上传是迄今国内首个成功的系统,解决了传统人为监管手段的不足,为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创新,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四川省质监局组织的有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和专家参加的验收和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们认为“该系统在技术、功能和整体性能上居国内领先水平”。系统还被列入2007年四川省火炬计划、2007年度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并获得了一项专利技术,五项软件产品登记。 

      这一系统不仅可以对CNG气瓶进行动态监管,减少安全隐患,也能够保障充装站长期稳定的经营,以及对充装站的售气过程和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减轻管理压力,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它不仅是安全监管的利器,也是管理工作的助手。同时,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对于检验站、质监、安监、交通管理等部门都具有使用价值,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4. 代表性: 

      “CNG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清洁汽车监管领域的首次应用,也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应用。CNG汽车属于清洁汽车产业,由于全球性的油价高涨及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汽车的一种重要替代燃料,绿色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汽车已经快速进入了人们生活。 

      1999年,我国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12个城市(地区)开展了“空气清洁工程——清洁汽车行动”,逐步在出租和公交车中推广清洁能源LNG和CNG燃料的应用。专家预测,21世纪CNG汽车和LNG汽车的迅速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私人车辆和社会车辆也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天然气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如何保障车载气瓶的安全,促进清洁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也同时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CNG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研发和推广成功将带动RFID技术在清洁汽车产业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CNG气瓶电子标签动态监管集成系统”也是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监管的成功案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其核心技术和软硬件产品都可迅速延伸或复制于安全生产监管领域。

粤ICP05006090号 版权所有 RFID世界网
Copyright 2005-2007 www.rfidworl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